很久以前...
早在1980年代,AJ Hackett 已是一位十分熱愛冒險運動的年輕奧克蘭建築師。
有一次他偶然發現在瓦努阿圖的彭特科斯特島上,人們在腳踝上綁上葡萄藤,從一座35米高的木塔上向下跳躍。
據說這歷史悠久的儀式以祈求彭特科斯特島上的農作物有好收成。
AJ Hackett於1986年間,經過反覆的測試和試跳後,把笨豬跳活動展示給全世界。
早期笨豬跳
這項大膽的活動吸引了AJ的注意,直至1980年他遇上一位奧克蘭的影片編輯Chris Sigglekow,他曾看過一個自稱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危險運動俱樂部社團於1970年拍攝的影片,一群年輕男子從美國三藩市的金門大橋上向下跳躍。Chris則受其啟發,試圖採用降落傘安全裝備製作笨豬跳繩索,並打算從新西蘭馬爾堡皮魯斯橋躍下,可惜計劃未能如期實行,直至遇上AJ。
經兩位判斷後,在繼續此項活動前必須先確保活動能安全地進行。
AJ說:「我們決定了! 如果這項活動在我們預測的範圍內,那麼就繼續進行,否則要終止。原因很簡單,我喜歡挑戰和樂趣,而不是傷害自己!」
經過與科學及工業研究部門交流後,他們發現了計算笨豬跳橡膠繩索的數學公式。
1986年, AJ和Chris帶著笨豬跳繩索前往奧克蘭的格林希特橋進行測試。他們先放下一個測試砝碼,另一則拋下裝滿鉛和石塊的吊袋,然而測試結果成功,接下來換他們進行冒險挑戰。
到了週末,AJ、Chris 與好友 Henry van Asch 和 Martin Jones 驅車前往哈美頓從10米高的大橋躍下。伴隨跳躍帶來的興奮與成功感,他們決定下週末從44米高的奧克蘭海港大橋挑戰笨豬跳,還有北島的其他幾座80米高的大橋,數月以來此舉動並未引起當局注意。
AJ解釋:「我們發現,如果你把一條橡膠繩拉長至它的6.7倍,它就會斷掉。但拉長至它的4倍,就只會產生15%的斷裂消耗。」
「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曾跳過的大橋高度,將其除以四,再扣除數米距離包括人的高度和連接笨豬跳的安全帶長度,從而得出繩索所需的總長度。」
AJ憶述:「這次由Chirs先跳。我們找出五年前的舊降落傘安全帶再讓他跳,結果他成功做到了!只是避開了水,回彈再避開了大橋下側。完美!」
「他解開身上裝備游離原處,臉上帶著微笑容,現在就換我進行同樣的跳躍,後來我們倆各自再跳一次。我們對整件事情感到非常興奮,並意識到這些計算和理論確實可行,因此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直至1986 年,作為紐西蘭速度滑雪隊的成員的 AJ、Henry 和 Martin ,因其行為而在歐洲被抓獲。
朋友們決定在飛往法國之前,再到奧克蘭海港大橋第二次挑戰笨豬跳。這一次,AJ想嘗試使用他設計的腳踝繫帶系統進行跳躍,取替使用原來的降落傘安全帶。這意味著他會先以頭部往下而非腳部。
結果Henry和Martin成功跳了下去,正當AJ和Chris準備跳躍時,水警船剛好抵達,並禁止他們跳下來。當下他們意識到即將被拘捕,最後還是往下跳了。為了阻止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警方聯繫了紐西蘭電視台製作片段,並警告民眾不要跳橋。這故事促使AJ和他的笨豬跳意念面世。
艾菲爾鐵塔
AJ抵達法國後,熱衷於速度滑雪,同時決定把笨豬跳推向另一高峰。他發現了一座147米高的Pont de la Caille大橋,並成功以腳踝繫帶的技術跳躍。
他亦聯繫上法國科學家,了解笨豬跳橡膠繩索在寒冷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理。
當AJ意識到這是可以實現的,便設法說服蒂涅滑雪度假村允許他從纜車上以頭部往下跳。他冒著零下20度的溫度,成功從91米高空跳到雪地裡。
這對於AJ來說,這是在多次「極限」跳躍中的第一次,但與他在1987年6月26日於著名的艾菲爾鐵塔一跳截然不同。
AJ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從纜車上跳到雪地上然後滑雪。這是非常浪漫的事情。」
AJ憶述:「當我們第一次抵達巴黎並開車途經艾菲爾鐵塔時,我心裡想著哇...那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築,我想從這座建築上跳下來。」
「然後我量度了這座塔的高度,弄清楚如何從塔上跳下來,如何做好安全措施,攝影機擺放位置等等。在巴黎的某天晚上,我們團隊登上了鐵塔。 當時鐵塔快要關門,而女團員帶著收藏在衣服裡的笨豬跳裝備,背包裡有繩索和設備、攝影器財和睡袋。」
「 當時所有的保安人員都離開了,所以我們安頓下來過夜。可是第二天早上鬧鐘太晚響起,我們緊急的安裝裝備,最後準備工作一切就緒。」
「 最後我往下一跳,這一跳非常完美,也很高興挑戰成功。結果憲兵隊[法國警察]趕來了,他們不清楚發生了甚麼事情,而接下來的事情也就成為了歷史,真的!」
AJ的一跳引起了世界各地媒體的關注 – 這可能是最佳的宣傳方式,使蹦極跳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關注焦點。
商業化
AJ回到紐西蘭,是為了發展用於電影和商業用途的笨豬跳 — 因為他認為要把笨豬跳商業化並公開予大眾是非常困難的。
在他繼續完善笨豬跳系統的同時,1988年間AJ從奧克蘭證券交易所大樓進行笨豬跳,此舉獲取各界更多關注。這一跳成為世界上首次從建築大樓進行笨豬跳。
同年,AJ已準備好向公眾展示這一項刺激玩意,1988年3月他在奧阿庫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笨豬跳據點。
AJ解釋:“當我進行第一次笨豬跳時,意識到我們正實現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
“而且我想,我肯定不會是唯一的,每個人都必須感受到這體驗 — 或者大部分人都必須感受到這體驗。 所以很快地很多朋友都進行了笨豬跳,有男士也有女士,藉此觀察他們是否有同樣的感受與反應。我希望它適合每一個人。”
AJ將皇后鎮歷史悠久的卡瓦勞大橋視為笨豬跳的理想地點。因此,1988年11月12日第一個以全年的商業營運模式正式開始。當天,有28位挑戰者每人支付了$75,從43米高的大橋上進行笨豬跳,腳踝上繫著一條笨豬跳繩索。
卡瓦勞大橋的營運並非沒有難度的,AJ和他的商業夥伴Henry van Asch需要籌集資金,並獲得許可以修復舊橋及進行規劃改善,包括旅客平台、人行道及接待大樓。
自從瓦勞大橋笨豬跳據點正式營運,已被譽為紐西蘭冒險旅遊的發源地,現在每年吸引超過500,000人次拜訪。
AJ和Henry於1989年制定了笨豬跳準則,決心讓笨豬跳成為一項絶對安全的活動,並為紐西蘭/澳洲的笨豬跳標準提供了框架。
自此,他開始尋求更大、更刺激的笨豬跳地點。
AJ在1990年8月9日及1990年8月11日分別在法國諾曼弟和澳洲凱恩斯開設了商業笨豬跳。凱恩斯的笨豬跳跳台是世界上第一座專門建造的據點。
同年後期,AJ在諾曼弟從直升機於390米高跳下 – 這是世界首跳,而這技能讓AJ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世界上第一個直升機商業笨豬跳活動於1993年在紐西蘭開始,跳躍次數已超越3000次。今天,世界上唯一一個直升機笨豬跳由AJ Hackett 的德國據點經營。
Bungy sites in Las Vegas, USA, and Kuta Beach, Bali, followed in 1994 and 1995, respectively.
In 1997, Queenstown’s second bungy site, the Ledge, opened in response to public demand. That same year, AJ and Henry van Asch decided to go their separate ways and operate independently. Henry now owns and operates all New Zealand bungy sites and AJ owns and operates th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The split was amicable and both parties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in areas of safe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joint marketing initiatives.
In 1998, AJ developed a new cable system to stabilise the jump – enabling accurate jumps to be executed from high structures. This process allowed him to break the world record for a building jump – 190m fall from Auckland’s Sky Tower. The jump was witnessed by 10,000 people in the streets below and nearly 1 million people tuned in to watch it live on television.
AJ Hackett Bungy celebrated its millionth customer in July 1999 and shortly after, AJ further-expanded operations at his Normandie site, as well as opening at Condesa Beach, Acapulco, Mexico.
That same year Queenstown’s third bungy site, the Nevis Highwire Bungy, also opened to the public. The Nevis includes the world’s only purpose-built bungy gondola, positioned 134 metres above the Nevis River, and is the highest bungy in Australasia. It also includes the world’s biggest swing with a 300-metre arc.
IN 2000, THE GIANT JUNGLE SWING - THE WORLD’S BIGGEST JUNGLE SWING – OPENED AT THE CAIRNS SITE.
AJ Hackett International has formed global distribution partnerships with several other inventors of high-adrenaline activities, including Skyjump – a controlled descent machin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all towers.
In 2006, the world’s highest bungy from a tower opened in Macau, China. The Macau Tower measures 233m above the ground. In 2008, the 61m-high Normandie Viaduct Swing opened to the public.
AJ Hackett Bungy celebrated a huge milestone in November 2013 – marking 25 years of commercial bungy where it all began, in Queenstown.
AJ’s passion and commitment to growing bungy internationally continues. In May 2014 he opens new sites in Sochi, Russia, and Sentosa, Singapore.
“We’re continuing to expand all over the planet and also broadening our base of activities – all sorts of vertigo and personal-challenge related – where people have to push their own buttons to take themselves out of their comfort zones.”
Skypark
2020 shaped as a year unlike any other. On top of managing a global pandemic, we celebrated our 30th birthday in both Cairns and Normandie, opened up a brand new site in Moscow Russia and launched our new brand identity - Skypark by AJ Hackett.
Skypark celebrates everything that AJ Hackett is famous for; creating positively life changing experiences through our range of gravity defying activities, whilst creating a destination of all inclusive fun activities you will want to keep coming back for. Check out each individual site to experience the many worlds of Skypark by AJ Hackett.